H
熱點新聞C
聯系我們脫蠟鑄造工藝是由古代鑄造工藝發展而來的。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,我國古代工匠就在青銅器的制造中廣泛采用了失蠟鑄造工藝。當時的工匠根據蜂蠟的可塑性和熱揮發性的特點,首先將蜂蠟雕刻成需要形狀的蠟模,再在蠟模外包裹黏土并預留一個小洞,晾干后焙燒,使蠟模氣化揮發,同時黏土則成為陶瓷殼體,殼體內壁留下了蠟模的陰模。這時再將熔化的金屬沿小孔注入殼體,冷卻后打破殼體,即獲得所需的金屬鑄坯。現代失蠟鑄造技術的基本原理并無二致,只不過更加復雜精密。這主要體現在對蠟模的型位精確的要求更加嚴格。現代工藝中蠟模的獲得不只是對蠟的直接雕刻,還可以通過對金屬原模(版)的硅膠模壓得到陰模,再由硅膠陰模注蠟后得到蠟模。澆鑄材料也不再是黏土,而代以鑄造石膏。這樣的產品比古代的鑄件精細得多。
脫蠟鑄造工藝余量:為了保證鑄件的順序凝固,有時需要將鑄件某一局部余量加大,這種超過了機械加工余量規定的額外部分,稱為工藝余量。
脫蠟鑄造鑄件尺寸公差:見GB/T6414-1999
脫蠟鑄造圓角:鑄造圓角半徑R(mm)一般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:式中、’為鑄件相鄰壁的厚度對于鑄鐵件,為避免鑄件表層白口,鑄造圓角半徑R(mm)可按下式計算:
脫蠟鑄造斜度:鑄件鑄造斜度的大小,與鑄件表面和金屬型間的相對位置有關。凡是在鑄件冷卻時與金屬型表面有脫離傾向的面,應給予較小的鑄造斜度,石排脫蠟鑄造,凡是鑄件冷卻時趨向于包緊金屬型或芯的面,橋頭脫蠟鑄造,應給予較大的斜度。例:鑄件的孔及凹進部分,其鑄造斜度應大些,一般可取2°-7°,對不加工面可取2°-3°,加工表面可取3°-7°